3月26日下午,湖北科技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院团委在咸宁市浮山学校学术报告厅开展"健康护航"急救知识进校园主题活动,旨在提升师生突发意外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近五百名师生齐聚一堂,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宋宇娟老师通过现场演示和理论宣讲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了心肺复苏技术。她介绍,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抢救技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救命技术。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如何与救援对象沟通、如何判断是否有呼吸、如何进行按压、通气等都是必须重视的细节。她还向大家介绍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可以在“黄金时间4分钟”内有效抢救患者生命。通过讲解,增强了老师及学生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了应对心搏骤停的能力。

在实操演练环节,学术报告厅秒变急救技能实训营。党支部与团委学生志愿者组成"三对一"教学小组,指导中学生开展全流程模拟训练。从按压深度、频率控制到开放气道的手法,志愿者手把手指导,零距离纠错。一名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整套操作后兴奋地说:"以前总觉得急救是专业人员的事,今天才发现这些技能我们中学生也能学得会、用得上!"
活动现场发放了300余册《急救指南》和100余个文化宣传袋,将急救知识装进口袋,让安全理念融入日常。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书记周立勇表示,近年来学院持续深化"党建+健康服务"品牌建设,组织师生党员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健康科普20余场,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以专业力量守护群众安康。
此次"院-校"联动的生命教育实践,不仅让急救技能从书本走向现实,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种子。随着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在校园的普及,一个"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全民急救互助网络正在形成,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